2024年10月28日下午,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市美术家协会、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院、北京设计学会中医药文化创新设计研究中心、药典文化数字创意产业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华字文化与中医药文化创新设计座谈会”在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201展厅和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连线举行。
本次活动围绕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时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2015年提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等重要指示,探讨站在“同球共济”的历史高度,以人文经济学与数字创意产业和创新设计,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活动主旨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揭示中华文明密码”。中华字文化作为人类珍贵遗产,具有几千年的演化历史,承载着丰富天地人文内涵和观念。中华字文化包括古文字、汉字与非汉字系统文字,决定了中华大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革,也催生了中国书法、篆刻等文字文化艺术体系。
活动汇聚了两地专家,探讨议题包括:1、北京-西安-南京-安阳——中华古都金三角与中华汉字文化圈的地理密码;2、龙骨秘符:从中药里发现的中国最早文字——探究中医与汉字之间的历史关系;3、中医药元素贯穿汉字发展,见证中华文明演进与中医药文化创新设计的行动;4、从“同球共济”的战略高度,展望中华文字博物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发展。
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院首席专家、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首期顾问苏彤阐述了“中华字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创新设计”主题并介绍了四个议题设置的基本构想和内容,针对以安阳为中心的中华文明文化圈同心圆层级结构,他着重介绍了《数字中国文化圈地图》,以“2049世界人文地理坐标系”为基准,通过与作为中华文明源代码的河洛象数相匹配,构成的数字底座。北京、西安、南京、安阳四大古都构成中华古都金三角和中华中轴线,仿佛是大地上的“中”字。以此为地理脉络,追溯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字文化的关系,指出中医药元素贯穿于汉字发展始终,二者同根同源。展望中华文字博物馆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希望能够与北京国数基地文化建设联动。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指出,在总书记视察河南安阳两周年的特殊时刻,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展以中华文化与中医药文化创新为主题的活动意义非凡。苏彤老师从四方面精彩讲解,让大家明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博物馆的历史渊源、功能定位与责任担当。博物馆积极探索实践,以举办展览、设置项目、开展活动等多样方式展示汉字文化魅力。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部分,推动其传承创新意义深远。中文与中医药文化同根同源且相互促进,各方面的力量应该更加珍惜文化遗产,携手合作让汉字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活力,为中华文化和中医文化发展贡献力量,共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北京市政协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历史文化专委会与医疗专委会委员王洋提及,在2024年9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北京市朝阳区政府的指导之下,北京设计协会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研讨会。旨在大力推动中医药创新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期望能够为中华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结合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他介绍作为拥有620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品牌鹤年堂与甲骨文发现的关系,衷心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将两大主题文化创新设计推向新高度,实现安阳中华字文化与北京创新设计资源的结合。
中国中医药报社直属企业北京惠众亿生科技公司执行总裁王海超认为应大力宣传位于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当代意义,对接落实2024年5月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及中华文明特性贡献等重大课题研究。阐述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能力建设工程在从扶贫到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强调可以将北京的政策和理念方面的优势赋能地方,包括品牌、标准、产业基金、农产品、跨境电商、文创产业等多方面,通过多种举措促进地方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
中国长城学会长城文化旅游工作委员会副会长祝青认为从中华文明演化的高度,探讨中医药文化和中华字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他认为,在持续揭秘中华文明密码的进程中,中国文字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地位,建议以安阳为中心,连接西安、南京、北京等古都开启体验中华文化圈之旅,发挥地理文化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的重要作用。他还希望中国文字博物馆可以开展与药食同源产品相关的活动,普及中医药文化,为大众健康提供服务。
《无极之境——古中医天文学》、《古中医悟:中医数术考》、《古中医道:关于中医学史的几点思考》等十三部中医相关著作作者路辉老师到会,并以《天毉之门|以文字毉、醫、医为例,来看古中医医学史的发展与演化路径》为题做了主旨发言。他认为文字是文化与文明的载体,古代历史靠文字记载传承,介绍了甲骨文之前多种古文字,还以“疾”“病”“恙”为例说明古代汉字的丰富表述及含义。文字是一种符号,符号广义上包含文字,文字是狭义符号的重要部分。汉字与原始图画相关,部分源于图腾形象,文字还是符箓基础元素,反映古人对文字的敬畏崇拜。
他提出文字背后的密码代表天地人感应与共振的底层逻辑与顶层设计,中国古文明源于古天文,文字与古天文关系密切,体现在起源、含义、演变与数术相关等方面。文字与数术关系紧密,如《易经》。还介绍了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及五运六气文字系统。以“毉”“醫”“医”的演化阐述古中医医学史,强调中毉史的发展历程及“医”字从医巫合一到分离的演变。最后强调古文字是中华古史的见证者,为了解古中医医学史提供了窗口,应重视古文字与古中医医学史的研究,为现代医学发展提供启示。
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联盟秘书长傅晶认为世界本质是语言文字,以“融”字为例,强调中西医融合而不是结合,强调从底层打通,促进文明互鉴。希望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发更多有趣的与文字相关的礼物,利用中国文字博物馆景观文化空间环境,引入更多的艺术设计,赋予文字文化鲜活灵动之感。
中国文字博物馆研究中心的郝睿发言中提出,文化工作者肩负着构建文化体系的重任,坚持守正创新与“两个结合”理念,倡导以现代人的视角审视文化,树立对中华文化的理性认知,其中就包括正确认识中医。他认为中医既是经验学科又是实证科学,通过大量样本与实践,结合传统哲学思想来构建理论,这与中华文字的产生过程有相通之处。他还论及中医与商代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医药与书法的关联,例如马王堆汉简中存有医书等,众多中医老师是书法家,药名、方名、穴位名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可成为文化产业创意的突破点。
中国文字博物馆社会宣传教育部的王双庆,提出了构建现代中医语言文字体系这一构想,特别是从文字的音、形、义方面展开,着重突出字形与字义的变化。像中医里的部分概念,和汉字造字之初的意义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开展非常细致的研究工作,指出构建现代中医语言文字体系对于中医的传承和弘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原国家发改委中宏网湖北频道顾问、安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王天涯提议将中国文字与中医创意相结合,运用形象思维来展现抽象内容。建立中医大模型就如同数字文化地图设计一样是个不错的创意。中医宣传和文字宣传有相似之处,然而人们对中国文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现代汉字基础上,没有和中医以及文字发展形成完整的教育宣传体系,致使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不够紧密。虽然小学课本涉及了传统文化以及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联系,但知道甲骨文的人不一定了解中国文字博物馆。所以要强化自身宣传,用创意将中国文字、中医思想以及中国文字博物馆传播出去。
安阳-北京两地的现场会议气氛热烈而融洽,活动在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力与合作共赢的期待中圆满结束。与会专家表达希望未来通过“联创赢”平台,积极参与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产业生态共建行动的美好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