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院首席专家苏彤对数字中医药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心项目进行了深入阐述,包括:数字版权产业助力中医药文化创意传播;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交流中心应用场景;数字文化贸易大力推进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出了具体的合作内容:平台搭建与运营管理、创意开发与品牌推广、联合设计和联合投资、数据产品和数据流通与数字中医药人才培养等。
药典博物馆馆长缪志华详细阐述了药典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并且从“药典文化”、“药典文化+科技+产业”、以及“药典文化全球化”三个维度,系统分享了药典博物馆立足药典文化产业化、系统化发展现阶段的重点工作内容及下阶段发展规划。
药典博物馆运营主任吴丹枫在发言中说,在当下的时空情境中,应当深入思考如何找到有效路径,将中医药这一开启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钥匙,转化为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落地产业,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中医为道、中西医结合为术”的生命医学,如上皆需要基于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基础理论根基。
北京市政协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历史文化专委会与医疗专委会委员王洋介绍了中医药创新创意设计大奖的情况。
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院院长韩靖在发言中说,北京国数与药典博物馆在合作愿景上达成了高度的共识,当前正处于深化落地关键阶段,在此诚挚欢迎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医药领域的人士积极参与。中医文化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态度,如今全行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这为人们理解中医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国数基地以数字内容集群产业为发展目标,过规划建设数字中医药国际文化交流传播与中心项目,产业集聚形成强大的发展势能,支持产业伙伴发展。
中关村智慧城市信息化产业联盟执行会长辛继巍介绍了智慧城市信息化产业联盟历年来所做的两件事:一是城市更新相关的咨询规划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叠加,二是城市微元素融合。提出药典文化博物馆不仅局限于实物展示,可分三步:一是将药典数字产品化;二是进行数字产品的发行出版;三是实现数字药典文化的资产化,能扩大博物馆推广普及范围。
现场会议气氛热烈而融洽,活动在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力与合作共赢的期待中圆满结束。与会专家表达希望未来通过“联创赢”平台,积极参与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产业生态共建行动的美好意愿。

